近期,“上海即将成立数字人民币银行”这一虚假消息在互联网平台疯狂传播,“招募数字人民币推广员”这一虚假消息也在互联网平台疯狂传播,这些虚假消息诱骗了不少人,致使他们掉入陷阱 。下面,会带你深入了解这些谣言,还会带你深入了解诈骗手段 。
网络谣言肆虐
近段时间,多个互联网平台出现了有关数字人民币的不实消息。4月11日,经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核实,这些消息都是谣言。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大肆传播“数字人民币银行即将挂牌”等虚假内容。这造成了恶劣影响,还严重干扰了公众认知。
众多普通民众被虚假信息误导,进而对数字人民币产生误判,一些人轻信谣言,还参与到后续诈骗活动里,这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,致使更多人陷入潜在风险中。
招募推广骗局
不法分子常用一种诈骗手段,这种手段打着“有偿招募推广”的旗号,他们以高额回报、兑换贴息作为诱饵,以此来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,不少人被高收益迷惑,从这些不法分子那里“兑换”数字人民币,最终血本无归。
更让人讨厌的是,不法分子构建起传销诈骗网络,他们通过发展下线、层级分佣来达成目的,在利益的驱使下,一些人成了帮凶,更多无辜的人被卷入其中,陷入困境,如此便形成了大面积的诈骗链条,对社会金融秩序造成了严重危害。
假冒试点诈骗
假冒试点活动进行行骗是常见的手段,不法分子会通过非正规途径给公众发送短信,短信内容为“数字人民币试点发行,预约登记领取体验金”,他们还会附上诈骗网址,很多人看到“体验金”这样的字眼就会心动。
公众点击链接后,会被诱导填写银行卡密码,还会被诱导填写短信验证码等信息,随后会被诱导下载仿冒的数字人民币App,接着被诱导向卡内存钱,之后不法分子会迅速转走资金,不少缺乏警惕心的群众就这样轻易掉进了诈骗分子的陷阱。
投资交易骗局
有不法分子假托数字人民币的名义,虚构出“数字货币投资平台”“数字货币交易所”等项目,他们宣称投资这些项目能获得高额回报,很多人觉得找到了“致富捷径”,进而纷纷投入资金。
钱一旦被投入,诈骗分子就会立刻卷走钱款然后消失不见,许多家庭多年积攒的积蓄就此化为乌有,一些人因此陷入生活困境,甚至还引发了家庭矛盾,进而导致了社会不安。
冒充公检法诈骗
有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,就是冒充公检法人员来实施诈骗 。不法分子会伪装成公检法人员 ,还会伪装成政府机构的客服人员 ,甚至会伪装成银行或者大型电商平台的客服人员 。他们会使用“查案”“修复征信”“退款”等话术 ,借此骗得公众的信任 。
用“账户冻结”“影响征信”的说法给用户施加心理压力,诱导用户去点击虚假链接,诱导用户去下载仿冒的App,还会让用户填报个人敏感信息,甚至让用户进行转账,在这种强大的心理攻势下,很多人无法招架,最终资金损失惨重。
防范建议提示
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相关人士指出,数字人民币属于法定货币,不存在炒作空间。公众需提高警惕,不要轻易相信高额佣金、炒币高回报这类谣言,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,还要避免参与传销活动。
领取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,需经由正规途径,像商业银行、政务平台等;下载App要认准官方渠道,试点地区的用户能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下载。大家务必牢记这些建议,以此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。
在日常的生活当中,大家有没有碰到过类似数字人民币诈骗这样的情形?欢迎留言说出你自己的想法,也请为这篇文章点赞,并且分享它,这样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诈骗手段,防止上当受骗。